今日观察!华菱精工内斗升级:董事长被指控违法违规,引发监管问询

博主:admin admin 2024-06-29 20:39:20 544 0条评论

华菱精工内斗升级:董事长被指控违法违规,引发监管问询

上海 - 华菱精工(603356)的“内斗”仍在持续升级,近日,公司部分监事向二股东捷登零碳派驻的董事代表罗旭、贺德勇(以下简称“捷登系董事”)发出指控,认为二人在履职过程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指控内容主要聚焦于两大方面:

  • **一是主导开展与公司主业不相关交易或虚假交易,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具体包括:华菱精工与江苏季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3150万元的铝边框采购合同,但至今未交货;华菱精工全资子公司溧阳安华与江苏阿默尔、上海风神签订了销售合同,但对方至今未支付货款;溧阳安华向远东电缆采购了1302万元的电缆,但该批电缆均被送往公司无子公司无客户的地方;华菱精工子公司安徽华菱新能源有限公司销售给宝馨科技的光伏支架货款658.7万元至今未收回。相关股东认为,上述交易与公司主业不相关,真实性存疑,存在资金占用情况。
  • **二是租赁、购买与公司经营无关的房产,损害上市公司利益。**具体包括:华菱精工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租赁和购买的房产,部分与公司实际经营无关;部分房产实际使用人不明;部分房产由马伟及其关联方宝馨科技相关人员使用,占用上市公司资源;部分房产价格不公允,且该出售方与马伟所持华菱精工股份质权人存在关联关系。

**针对上述指控,捷登系董事尚未公开回应。**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指控发出后,上海证券交易所火速向华菱精工下发了问询函,要求公司核实相关情况,并就公司治理及规范运作是否存在重大缺陷等问题进行说明。

**华菱精工的“内斗”源于去年6月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当时,由公司实控人黄业华家族提名的董事候选人全部落选,取而代之的是由二股东捷登零碳提名的董事候选人。此后,黄业华与捷登零碳之间矛盾加剧,并多次在公开场合互相指责。

**华菱精工的“内斗”事件,不仅给公司正常经营带来负面影响,也对投资者利益造成损害。**监管部门应该及时介入调查,厘清事实真相,并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上市公司也应该加强治理,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城投公司更名潮来袭:超200家企业转型产业投资公司

北京 - 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推进市场化转型,自2023年9月以来,已有超过200家城投公司陆续更名为产业投资公司。这一波更名潮,标志着城投公司正加速摆脱传统融资平台模式,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更名背后的深层原因

城投公司更名并非简单更换名称,而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这背后的深层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政策导向:**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鼓励城投公司转换发展模式,加强市场化运作,提高经营效益。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城镇土地出让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强化城投平台融资管控,压缩隐性债务。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意见的建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城投平台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融资行为,健全市场化风险管理机制。
  • **债务压力:**近年来,随着城投公司债务规模快速扩张,偿债压力日益加大。截至2023年末,全国城投平台债务余额超过21万亿元,其中隐性债务占比约为70%。沉重的债务负担,制约了城投公司进一步发展。
  • **市场环境:**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金融监管趋严,城投公司传统的融资渠道和盈利模式受到限制。为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城投公司亟需转型升级,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转型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

城投公司更名为产业投资公司,意味着企业将更加注重市场化运作,以产业投资为主导,拓展新的业务领域。这对于盘活存量资产、提高经营效益、降低债务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城投公司转型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首先,需要转变观念,树立市场化的经营理念。其次,需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此外,还需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未来展望:任重道远

城投公司转型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共同努力。未来,相关部门应继续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为城投公司转型创造良好的环境。城投公司自身也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加快转型步伐,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Bard

来源:综合整理自证券时报、和讯股票等

The End

发布于:2024-06-29 20:39:20,除非注明,否则均为雅安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